第544章 进退两难
反而更稳了。
香妃收到边线密探传回的消息:“南楚近三日,原本在暗地联络的东瀛商使突然中断音讯,已三日未出面!”
“齐地那边,有官员密报,说‘东瀛人所带之银未结算,疑被弃’!”
“吴郡、蜀北亦传,忍者之踪不明,有人疑其悄然退走!”
张青松合上卷宗。
“他们走了?”
“不,他们不是怕!”
“他们是不懂!”
“他们看不懂这个天下,怎么突然就不怕他们了!”
“他们不懂,为什么杀了一个讲律的少年—别人反而讲得更大声了!”
秦浩站在窗前。
“因为他们错了!”
“这天下,不是靠他们那套无声的刀来统!”
“是靠百姓能不能在堂上说出一句‘我有理’!”
“只要还有一个人敢说出‘我愿意’,你就打不赢!”
“你杀了一个讲律的,百姓讲得更响!”
“你烧了一张契文,百姓就写十张新的!”
“你砍断一页纸,百姓就背下来!”
东瀛暗线撤退后,十八国终于按捺不住。
六月初四,大越与吴郡两地边军同时调动,分别派出一支先锋军压至秦地西南、东南两侧,其中大越先锋为“骑步混编”,总数约四千,设三营十旗,行军不急,兵不列阵,表面仍称“边境巡防”,实则深入秦地旧岭五里之地,逼近青池河。
吴郡那边则更隐,兵少而精,不过一千二百人,但全数轻装快行,昼伏夜行,走山口小径,已悄然绕至新设的归户村落后方。
消息传至王府之时,张青松面沉如水。
他知道,这不是小事了。
十八国虽然还没正式举兵,却已将“前线侦察”和“心理压制”运用到了极致。
他们压线,不交战,不拔刀,就是逼秦地调兵,逼东风军出营,只要秦地一动,他们就能在舆论上反手一掌—“秦地挑衅在先,破盟先行”。
香妃汇总边报之后也做出判断:这次来的是“试火先锋”。
他们不是要打,是要等。
等一个错。
等秦地出一个“走错一步”的命令,他们就能回身召集十八国共兵,正名“伐乱”。
秦浩翻阅了三份边军传报,没有开口。
直到夜深,才在地图前落了一子。
不是落在敌军所在之地,而是—敌军身后。
他指着一处叫“乌草镇”的旧地道:“这里!”
张青松一愣:“这是敌军的后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