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章 重燃战火
东瀛百姓一次读完后,有老人坐在门口呆了整整一夜,反复看那一页,嘴里喃喃念着“这话我能懂”。
有人问他:“你懂这个有用吗?”
老人回了他一句:“我能懂,我就能活!”
那是他们一次,不靠别人翻,不用神官解释,也不用灵师解释,自己一个人,就能知道自己能不能活。
这一点,对他们来说,比祭坛的神更重要。
因为他们终于知道,不是祭得多就能平安,不是供得多就能赦免,不是念得多就能活得长。
他们只要知道规则,就能活得明白。
而就在《律本入附》广传的同时,秦浩在东瀛设立一所“文律堂”,公开招收十岁以上文识之人,由秦律院调官亲授新律,凡完成三章背诵与白文解释者,即授“文民通帖”。
通帖一纸,五年免征,一人得帖,全家不配役。
一批招生不过百人,却在五天之内聚满千人,有老者、有妇女、有逃亡神奴,也有旧神官的子嗣,全部站在堂外候考。
他们不是为读书。
他们是为活。
秦浩站在堂前看着那一群人,没说话,只叫人送出一张纸,写上四个字。
—“读律者生!”
这四个字贴在堂门之上,二日开始,已有周边七座村镇主动遣子送学。
他们不是懂道理,也不是想通。
他们只是亲眼看见,那些读了律的人,家里没有被抢走人,没有再被索贡、被绑去献神、没有再被贴咒。
他们活着,就被尊重。
而这两个字,在他们心中,已经是比“得神庇佑”更大的福。
因为神从未给过他们活的机会,只有律,给了。
从这一日开始,秦国第一次在外邦传下律根,不是兵,不是封,而是“人自为人”的起点。
与此同时,西域开始反扑。
暮神会余部联合焚神教、奴家残教、黑岩流团等九个教派,于焚日旧港秘密汇合,意图组建“逆律联会”,计划建立新神坛,以“民愿祭神”为由,反击秦国律简之入。
他们不敢公开设坛,改用“商团祭典”“文化神意”“民俗神道”之名,一边对民众灌输“无神难活”的念头,一边用新的图腾替代旧神像,把神名藏在图符之下,用传统节庆包裹活祭制度,试图复辟。
秦浩得到情报当天,没有等他们搞出声势。
只说了一句话。
“凡复神道者,焚!”
“凡祭民俗者,斩!”
“凡以‘文化’藏祭法者,籍其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