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6章 烈焰灼心
整套运行机制—令册制、户籍制、士族分级制、供职制、操阅制、律条讲解制、监察交错制。
每一条规矩、每一项考核、每一纸制度,都绕过了旧朝廷,绕过了贵族、权臣,直接建立在“民”之上。
秦浩要的不是让南越归顺,而是让南越重生。
百姓从未见过如此运转有序的政权。
他们发现:只要你交了名字,就有人给你发粮、安排居所、定田;只要你去听课、入堂、识字,就能登记考试,走上仕途;只要你能遵守律条、服从政令,就不再有人拿鞭子逼你跪。
他们甚至开始习惯操阅营每天定点敲锣、训令喊声、哨岗巡逻。
这声音,在他们心中不再是“军队”的象征,而是“秩序”的体现。
这种改变是悄无声息的,但一旦形成,便如山洪入海,无法阻挡。
而各地世家,也不再有统一战线。
三十六家原本在南越境内横行无忌的士族势力,如今被分裂为数段:
一部分已全面纳入秦国系统,被评为“试封侯族”,享受秦国给予的封地、勋爵、税权,但也必须每年接受两次监察,一旦出现瞒报、隐占、私兵、拒赋等行为,立刻废封,按律治罪。
另一部分成为“实籍家族”,未得勋封,但保留原有族产,可自管族人,自办学馆,但每年需向供职堂报送读书人名册、祭祀堂名册、收租合同及所属民户登记。
还有一部分尚在犹豫、观望,但他们已失去了话语权。
因为南安郡的“新秩序”已经形成。
一旦你没有籍,你就无法买地,无法过户,无法聘用户籍民,无法入学、无法参训、无法入军。
你可以活着,但你不是“人”。
不是制度里的一份子,就无法参与制度生成的财富与利益。
你可以富,可你不合法。
你可以躲,可你没有未来。
而那些已经归附的世家,哪怕位低势小,也已在新制之下逐步得利,稳稳过渡。
有家族因出资修建赈民站,被授以“仁德士族”名号,纳入侯级考察名单;有家族在供职堂出资设馆、捐书、招教,被授以“南学赞助户”,全族子弟优先享受学籍扶持。
更多的是原来的小家族、寒门、破户、逃奴,在这一轮洗牌中逆转身份,登上新的权力舞台。
王都收到的统计简册中,第一次出现了一个数字:
“新籍入户中,来自底层百姓及寒门破户者,占比达六成七!”
这说明秦国不是接收了一个国家的土地,而是重新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