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武:我,修炼巅峰强娶长公主

首页

第638章 雨后见魂

如今,他每日亲自负责边关事务,一丝不苟,处理数百份民籍文书,查阅供职记录,统筹边关行政军务。

秦浩钦点其名时,批注一语:“此辈为秦骨!”

周谨并未知道这句话,他只在履行职责。

“吴国边地,近日入境人次激增,七日内达一万五千四百三十二人,涵盖二十四类职业,多为文吏、流商、破产族户、学徒子弟!”

“愿登记者六成,欲观望者四成!”

“登记者中,三成愿意直接转籍,其余申请临籍试阅期!”

“试阅期为三月,期内享准籍待遇,受法庇护,但不得转让户权、土地,不得中止学习训练,不得随意离境!”

这一制度名为“借籍令”,由香妃一手拟定,秦浩亲自审阅通过,专为边境外来人口设立。

吴国朝廷一开始并不重视。

他们以为那是秦国诱降的一种伎俩,甚至派人探查。

可当这些“探子”真正踏入南疆,发现所谓“借籍”是有章有律、有约有据、有责有权的完整制度时,他们沉默了。

香妃更是在王都设立“借籍总录所”,每日发布借籍者名单,公开其表现、分数、考核内容、学习进度。

你不是来混吃混喝的。

你要读书,要学律,要写卷,要考核。

通过了,才有资格留下来。

否则,三月后请离境。

一套新制度,既严又稳。

又一次,从制度本身击败了外部质疑。

而当这套制度通过公榜公布,传回吴国边境时,吴国的边吏看完以后第一反应不是骂人,而是自省。

他们从未想过边境的管理也能这样做。

他们也想不到为何一个“试籍文案”能吸引成千上万人冒着风险踏入秦地。

答案很简单。

吴国不给他们未来。

秦国给了。

不一定容易,但起码有路。

这就够了。

边关西南,丹江郡内,吴国边军第三防线出现逃兵潮,七日内查出临阵逃散者一百七十七人,直接越境投向秦国苍柳关。

其中三十三人为旧军士,十二人为中级将吏。

供职堂接收所有人,立即启动“兵籍审查机制”,将其编入操阅营候补列。

操阅营编制因此扩容一成,补员八百人,正式以“南属操阅镇守营”名义列入秦军序列,接受东风军团直调。

秦浩亲批该令,言简意深:

“兵未动,人已来!”

“我不打,是他们自己走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