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武:我,修炼巅峰强娶长公主

首页

第644章 自择其主

归者自归,去者自去。

他们自己选的,村里也不会拦。

归正者中,年长者多是想着落叶归根;中年者多是想回去重新考功入仕;年轻者则多为家族召回,或抱有一线“吴国也能改”的幻想。

而就在归正者离开的同时,又有一队人自桥那头走来。

他们衣衫整洁,脚步急促,个个背着包裹、牵着老幼,一身风尘,却眉眼分明,意志坚定。

他们不是逃难,而是投身。

归籍申请新章已下,丹江以南四郡“待定户”开始大规模主动申报,全是未曾明确投籍,只借住秦制边地的人,如今看到吴国“归正法”出台后,终于决定“归秦”。

这些人看清了。

秦制不是陷阱,是未来。

吴国的“归正”固然仁义,但根本动不了民心根基。

你可以退回旧籍,但你面对的仍是旧地、旧税、旧官、旧律、旧屋。

而秦国,给你的是新的可能。

归正队伍与归籍队伍在丹江桥头相遇,擦肩而过。

没有一句话,但许多人低头咬牙,悄悄转身,又走回原路,重新排进归籍申请队列。

而桥头的赈民司执事官,也不多问、不讥讽,只接过他们手中还没来得及作废的“归正确认状”,撕下角章,将其放入“撤回档案”中。

一句话也没说。

但他们的名字,又回到了秦国档案册中。

你走了,走过。

你回了,也还是旧人。

归籍申请者越来越多,供职堂设立专门“回归档案组”,只处理曾归正后重新返回之人。

归正者离籍时须在档案上签名写明自愿、知后果、明责任。

而回归者,再入时须重新填一份名册,标注“此人已见彼政,愿归秦制”。

这一句,是秦王府亲笔批准的。

所有人只要填写这一行,便可再次入档,享“试回期”,三月后可转正式。

操阅营新增“观察营”,专门接纳那些曾入吴、再回秦者,由秦人老吏带教,复训、复考、复编。

讲律堂也设立“反思讲座”,请回归者上台讲述为何离开、为何回来。

不是洗脑,不是羞辱,而是记录。

一位名叫冯文的旧籍吏员,在讲堂上说了一句话,被后人整理入《南属讲纪》中,广传至今。

“我不是被秦国留住的,是被吴国推回来的!”

“我走的时候想要脸面,回来之后才明白,脸面不是活着的根!”

“秦国没求我来,也没逼我回。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