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9章 计破魏营
连“收你”二字都未写,只写“可归”、“可存”。
像是留口气给他们,又像是提刀指着他们。
那夜老林镇内,数家灯火彻夜不灭。
他们在争论,是不是该赌一把。
赌秦王不杀降者。
赌秦国愿意接纳那些曾经在十八国会议上举过反秦之手的人。
赌自己还能保一口气,保住姓氏、保住老宅,哪怕不当世家,也要活下来。
次日,镇外官道上悄然多出四队马车,向秦地缓缓南行。
消息传回秦王府,是赵应天手下亲自查得。
张青松将密信递到秦浩面前,秦浩扫了两眼,只是道:“安排!”
不问来人是谁,也不问他们要什么。
他只是吩咐,安排人接入、安排口粮、安排关照、安排沉默。
所有负责迎接的秦兵,皆不许盘问、不许审查、不许提及过往。
他们只是安静地递上一封封由“秦王府监察司”统一写好的“临时栖居许可”,上头盖着秦浩的私章,不写姓名,只写—“秦境过客”,限三年。
三年,无地可迁,不得再转籍,不得私招兵卒,不得聚众商议,不得结党通书,不得朝京进谒。
三年之后,若无异动,可为秦民。
若有异动,一律驱逐。
这是秦浩给出的最大让步。
他不是仁者,不会去接纳这些曾站在自己对面的投机者为心腹,也不会把这些“余火”当作新骨干。
他只给了一条缝,一条活下去的缝。
你若懂,便安生三年,洗清旧业,重新做人。
你若不懂,那就趁早走人,别死在秦境之中。
与此同时,西域北境也传来消息。
数日前那批试图绕越地入楚边的西域偏军部队,因补给断裂、指挥混乱,在楚军未出一兵一卒的情况下,连续五日内自相残杀两次,现已断粮、失联。
西域某国使者亲自前往寻人,至今未归。
西域六国之中,已有两国在边境立起临时防线,暗设防寨,用的却是“防贼”名号,不提合纵、不谈秦军,只防同类。
而十八国之中,齐人已从边境撤走八成边军,宣布“春期商贸再开”,楚王仍在朝议犹豫不决,吴国暂时封锁南部码头,仅留一道密道与西域使团单向传信。
越王下令整顿南部税册,查商会重簿,实则是清算那些与西域人有勾连的世家。
这局势,在秦王府密室的情报图上,已彻底变色。
从最初的“围秦合纵”,如今成了“自守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