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亡国之君没骨气
万两银子在手,却一毛不拔。女儿给他,让他充当面子捐的钱,他还吃回扣。
最后实在迫于无奈,才加上他女儿的钱,一共捐了一万两银子。
身为皇帝的岳父,皇后的父亲,帮大明朝廷度过难关尚且不愿出手,尚且如此吝啬。
当时的其他皇亲国戚和官员们,就可想而知。
满朝文武官员皇亲国戚,凑的那点银子根本难以支撑当时的大明,去养军队对抗叛军。
所以不出意外,叛军非常顺利的就打入了北京城。
那么,朝廷没钱养不起军队,那么当时的叛军怎么会有钱?
这就不得不涉及到一个道德层面的问题。
明朝是官方朝廷,就算是皇帝和朝廷再没钱,最多最多,也就只能加收征税,或者向百官皇亲贵族们求着让他们捐钱。
征税会被百姓骂,天下更乱了。
让百官绢,那不是要他们的命?
可这些都是正当的手段,是正当的手段,百姓们就可以抵抗不交税,同时还要骂皇帝。
官员们也都哭穷,说自己两袖清风没有钱。
诸如那国丈一般,捐也只捐一点点。
皇帝也拿他们没办法。
因为皇帝他不能够像那些叛军一样,去强行问别人要,不能强行去收。
那些叛军可不管这么多,他们的钱来源可不是正途。
他们烧杀抢掠,无所不用其极。
一路上,攻破一座城池,就能从城池里那些个富人、乡绅、士族、甚至普通百姓的家中搜刮无数的钱财。
然后用作他们军队的开销,可皇帝这边要用正当的方式,却很难把钱弄来,这就形成了一个强烈的反差。
皇帝这边要站在道德仁义的角度,那弄不到钱。要征税、募捐,你都会骂朝廷。
叛军这边不讲规矩,胡作非为,拿了你的钱还杀了你,你能如何?留你一条命你还得跪着说谢谢!
所以,叛军越发的富有,军队就越来越强。
可京城里的这些达官显贵们文武百官们,就没有想过有句话叫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他们之所以能够做文武百官,之所以能够当上皇亲国戚,之所以能够贪污受贿富甲一方,那是因为大明还在。
可如今大明要亡了,他们如果上下一心,拿出他们贪污的一半出来,那也绝对够大明养更多的军队解决问题。
可他们偏偏不愿意,手中握着几十万两银子,却只拿出几千两上万两。
对于当时的大明国库来说可谓是杯水车薪。
而结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