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我妻武则天

首页

第402章 羽林卫扩军

的权力过大,导致藩镇节度使军权、政权、财权一手抓,具备了造反能力,最终导致安史之乱。

所以顺利将府兵制过渡到募兵制,一直是李治紧抓的一件大事。

若是直接取消府兵,必定引起轰动,甚至那些担任府兵的士卒,也会产生不满情绪。

因为这个时期的府兵福利待遇很好,一人当兵,全家免赋。

一个家庭只需要培养一个男丁,让他们上战场,就能让一家人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

也因为这个原因,百姓们为了让自家孩子脱引而出,格外注意培养儿子的身体素质,好让他们能竞上府兵。

这便产生良性循环,让大唐兵员的体魄格外强健!

所以不能一锤子直接将这个制度砸碎,需得慢慢调整,慢慢变化。

李治的办法,便是利用羽林卫这个机构,慢慢将府兵全部转化为募兵。

比如之前招募的五万羽林卫,有一大半都是府兵出身。

他们便是第一批转职者。

从前线战况来看,这批职业军人的表现,要强于府兵,这也让朝臣们看明白,募兵与府兵相比,是有优势的。

这批募兵产生之时,李治并未削减府兵,而是将契丹壮丁们,补充到各地折冲府。

从目前来看,这帮契丹人并未闹事,已很好的融入唐军之中。

但是,如果继续从折冲府中抽调府兵,转化为募兵,就不能再用类似的方法,将降兵补充到折冲府。

否则就会导致府兵数量一直不变,募兵则原来越多。

最终,国家肯定支撑不起这么庞大的军事支出,被军队给拖垮。

李治今天这场会议,就是要进行新的尝试。

将这些府兵转化为募兵的同时,削减地方府兵。

只要不断转换,那么府兵迟早都会变成募兵,到时没有府兵,再取消府兵制度,也就顺理成章。

当李治将自己的想法提出来后,李勣等人相互看了一眼,都明白了皇帝改革兵制的想法。

对他们这些老将来说,轻易改变旧制,内心都会产生一股抵抗情绪。

在他们看来,眼下唐军兵锋猛锐,士气高昂,这时候突然更改兵制,完全没必要。

历朝历代,都是某一个兵制出现重大问题,难以为继,这才改进更好的办法。

可李治却在国家军力强盛时更改兵制,这让他们都非常不解。

可话又说回来,这几年来,皇帝的各种决策基本上都是正确的,而且看的比所有人长远。

就说打倭国这件事,从结果来看,收获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