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我妻武则天

首页

第456章 国力大增

李治上的奏章分析,高句丽实行三年免税之后,便能恢复元气。

然后,安东地区就能为朝廷提供大量赋税,粗粗一算,税收将超过河北道、关中道、江南道地区,仅次于河北道。

有了这笔新增税收,李治实行军制改革的压力就更小了,无论从军力、财力来看,都将极大的增强大唐国力。

这一点连吐蕃都比不上。

大唐收复吐蕃也有五六年了,然而吐蕃目前每年提供的税收,连岭南道都比不上。

百济和倭国地区更不用提。

倭国只能当做金银矿场,税收就不指望了。

百济土地贫瘠,虽设了十几州,将来能提供的税收,大约也就和三个上州差不多,不到高句丽的十分之一。

至于漠北,那里的牧民养活自己都难,根本没能力缴纳税收,只能提供少许牛羊。

有时候冬天太冷,还需朝廷赈济,另外还要派兵驻守,除了能开采些石炭外,称得上入不敷出。

这样一对比,才知打下高句丽的好处!

随着高句丽逐渐稳定,朝廷军队也开始慢慢撤出高句丽,只留下三万唐军,两万高句丽军驻守。

撤出高句丽的军队,按理来说,一部分该回到折冲府。

然而李治却直接让他们和羽林卫一起返回长安。

李治的意思大臣们也都明白。

这帮经历过高句丽大战的唐军精锐,已成为皇帝下一批军事改革的目标,他们都将编入羽林卫,成为募兵。

经过两次兵制调整,转化为羽林卫的府兵,已有八万之众。

其中有三万分别驻扎倭国和百济,另外三万参与了高句丽灭国之战。

长安城禁苑内,还有两万驻守。

这次返回长安的军队,一共有十二万左右,三万羽林卫,六万府兵。

另外三万,便是高句丽的三万具装骑兵,这支军队将由高侃这个渤海出身的将领负责统帅。

经过吐蕃之战,李治也很清楚大食军队的特点,优点是数量多,悍不畏死。

到时打硬仗的时候,利用重骑兵冲锋,大食军队再不怕死,也挡不住钢铁洪流!

李治准备将这十二万大唐锐士,全部转化为新的羽林卫,由薛仁贵负责训练。

这也将成为大唐第一支远征军,将来便能随时增援安西,甚至进军中亚,与大食人争夺中亚的控制权。

这天下午,李治又在神龙殿召开了一场军事集议,三品以上武将才能参加。

自消灭吐蕃之后,大唐的国策便是消灭高句丽。

如今这个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