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孤儿院
是不是也会出现呢?”
“要是它出现了,是不是就能救童言了?”
念及此处,江铭眼神奇特的看向倒在地上的童言。
……
……
童言生病了,病得很重。
在童言七岁的时候,他们父母因为一场意外离开了这个世界。
自那时起,童言温暖的家,就变成了孤儿院里四四方方的天空,院内枯死的不知名老树,以及……
他的二十二个“兄弟姐妹”。
孤儿院作为童言的第二个“家”,算不上好……不对,应该说很差。
孤儿院是从一个废弃的小学改造而成的,但面积并不算很大,里面的各种设施也都很破旧,哪怕每年有着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援助,也远远不够。
曾经,有一位市里杰出的企业家豪掷一大笔钱赞助孤儿院,那时候这事情闹得满城皆知,风风火火。
所有人都在称赞那位企业家慈悲的心肠,夸他年少有为。
但很少有人去关注,那笔钱是不是真的用到了这些孤儿身上。
很显然,那笔钱根本没有用到孤儿身上。
因为社会就像是金字塔一般,位高权重者站在食物链顶端,普普劳苦大众位于食物链最底端,不断的为上层人士提供“营养”。
童言他们二十三个孤儿,无疑是这条食物链,或者说金字塔的最底端。
院长利用他们,不断向社会中的爱心人士吸纳钱财,只有当院长吃饱了,才会从指缝中留下一点食物残渣给他们。
院长并非没有钱去修缮孤儿院,但是在他看来,这毫无必要,甚至是一种愚蠢的做法。
院长虽然贪婪,但却深知人性。
人类社会中,几乎每个人都会有某种刻板印象,他们会在心中为不同的群体下一个预设:
比如清扫街道的清洁工就一定是面容憔悴的社会底层;
出入学校周边的不良青年,一定是染着各种颜色的头发,骑着鬼火的精神小伙;
身穿高定西装,出入各种高端场所的就是成功人士……
这是他们在心中为不同人群所下的预设,也可以叫做刻板印象。
符合他们预设的时候,做很多事情都会很容易,但一旦打破,就会招来怨恨。
就比如一个乞丐在乞讨,一个穿着破烂,前面还摆着一个碗,这就是一个很标准的乞丐。
对于这样的乞丐,人们很容易就会产生怜悯之心,然后给钱。
同样是这个乞丐,他依旧穿的破烂,但是如果他手中没有碗,而是拿着一个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