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孤儿院
喜欢用人性的欲望作为丝线,掌握每一个人……
在一个群体中,既然有争相讨好的对象,那也就有被讨厌排挤的人物,孤儿院的二十三个孩子中,等级十分明显。
越是受到院长喜爱的孩子,地位越高,越大的孩子,越是有话语权。
孩子是一张白纸,染什么颜料,底色就是什么。
而院长从未教过他们尊老爱幼,院长无时无刻传达给他们的观念就是:
他掌握一切,只要讨好他,那就什么都有了……
孩子们对此深信不疑,毕竟他们吃的,喝的,穿的全是院长给的。
但童言来到孤儿院的时候,已经七岁了,他的父母对他很好,父母教他“仁义礼智信”,教他尊老爱幼,教他独立自主……
所以,年幼的童言,成为了孤儿院中第一个对院长所说的话表示怀疑的人。
当时院长听到这番话之后,只是眼神莫名的笑了笑,并没有多说什么,也没有去纠正童言。
毕竟他是这个孤儿院的王,其他孩子会帮他“纠正”童言,让他拥有一个“正确”的世界观的……
人性中有善也有恶。
孤儿们将所有的善都给了院长,而恶不可能一直压在心底,所以需要一个发泄窗口。
而童言作为来到孤儿院最晚,也是最小的孩子,还被院长所厌恶,毫无意外的成为了整个孤儿院中最底层的人。
毕竟僧多粥少的局面,每多出一个人,都会成为其余孩子的“敌人”。
童言想要融入他们,但是做不到。
因为孩子们需要树立权威,也需要欺负童言来讨好院长。
所以当童言吃饭的时候,他的饭会被其他孩子大摇大摆的拿走,他们耻笑童言,侮辱童言,甚至是倒掉他的饭,毫不在乎……
当院内收到爱心人士捐赠的衣服时,童言总是只能最后挑选,哪怕选到了合适的衣服,也会被他们抢走……
童言想要看电视,也会被他们赶走,哪怕是在晚上听童话书的时候,他们也会把童言赶到最外围。
他们这么做,是想要让童言彻底认清现实,他,只能是这个群体中的最底层,是他们发泄的“出气筒”。
刚开始时,童言还会和院长和护工告状,但是最终,换来的结果是一顿顿毒打。
孩子们最讨厌“打小报告”的人了。
院长知道这一切,但他选择放纵。
毕竟他是这个孤儿院真正的王,哪怕童言被欺负得再惨,只要他表现出一丝善意,那情况就会逆转。
这也是他展现权威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