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章 不再守
他们以为可以破掉秦地的“律”。
却发现他们割掉的是一张纸,而秦地却能在下一日、下一地,再写出一千张新的。
他们以为可以烧掉村契。
却没料到村中老者能再誊一份,孩童能再背一遍。
他们以为能拔掉秦地“律治”的根。
但秦浩让他们知道:
秦地不靠一个王、不靠一条律。
是靠“人”。
靠他们自己说的那一句话:
“我愿意!”
“我愿意活得明白!”
“我愿意信一个讲得清楚的理!”
“我愿意守这块地—哪怕不为我自己!”
“我愿意做个人!”
这一仗,未成血流。
但已成胜。
七月末至八月初,秦地战势彻底转入实质层面。
东风军全军未出营,敌却已攻至三线边界深处,不再以“探”之名为掩,而是实打实的“试锋”,以大越、吴郡、齐国三方为首,分别自三面推进,各带一万五千人左右的中轻型兵团,不设主将、不报国号、不举战书,只设临时军号与转移营牌,意图模糊交战性质,逼秦军先动。
吴郡方向动得最快。
自六月末便已在秦地南口展开迂回战术,原本以“扰粮”为主,但在秦军不断阻断其补给、骚扰其营地、连斩三名校尉后,吴郡军不得不从骚扰变为正面推进。
八月初一,吴郡前锋五千步卒绕过秦地南壁小道,突袭一处“契据转运站”,本为归户村与兵站之间的物资交汇地,非战区,且不设重兵,吴军本意是要“拿下不费兵的口实”,却没料到这处站点竟有“回身军”小队驻守。
四百人,无重兵,无甲胄,但地形利用得极好,背山靠河,设竹障七道,壕沟三处,横木六层,以斜插短刺封通路,以火坑阻正面,以反曲弓设于后侧。
吴郡前军第一击被伏击半溃。
随后秦军“策应营”小队绕后,在吴军甫撤之际焚其粮草,断其驴车,烧其药箱。
第二天清晨,吴军不得不自行撤出。
三日后,东风军趁其乱局,以“飞鹰营”为首,五百快骑强袭其返程路,夜斩八十余人,并缴获吴郡“策引令”副本—其中清楚记载:“若不成战果,不得回营!”
张青松阅后只冷道:
“他们不是不想走,是回不去!”
“这是‘人牌战术’,上位者故意把士兵当赌牌,不许空手回,只许带成果!”
“他们的士兵,不是想打,而是—被逼着死!”